2023年12月5日—7日,董事长付囵囵先生受邀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中国保险学会原会长罗忠敏,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原董事长任建国,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孙兵,保险康养产业联盟会长李钢,保险康养产业联盟执行会长何志光,富德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杨智呈,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慧轩,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王绪瑾,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主席、保险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张迎宾等监管领导、行业领袖、学者教授及来自全国40多家保险公司近200位保险业管理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以“升维·破圈”为主题,探讨了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下,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让金融监管‘长牙带刺’”的要求下,在步入高质量转型的深水区时期,迎来了哪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临着哪些严峻而艰难的考验,如何进行升维认知,找下当下的破局之道,以及如何创新保险康养模式,赋能和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六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
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主席、保险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张迎宾出席并致欢迎辞。
以下是张迎宾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罗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保险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你们如约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我谨代表论坛的主办方,对诸位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今年伊始,我们走出了疫情的阴霾,我国经济呈现复苏与回暖态势,保险业也处于回归复苏通道。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欣欣向荣,反而感受到新的压力和问题。当前降本增效成为险企发展的“主旋律”,险企基层机构加速裁撤,内勤人员持续缩编,营销队伍大幅清虚,而给行业带来一抹亮色的,却源自预定利率调整。如今这股潮水退去,再加上监管严格管控“开门红”提前预收保费,且表示或将全面推行“报行合一”,给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打上了一个问号。
时值年终,大家关于行业深度转型的大考,是否已经交出了令自己满意的答卷?同时有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新的启发?恰逢今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我想结合当前行业在转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指导和要求,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是保险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升维认知反“内卷”。面临增长的压力,行业充斥着诸如产品价格战、产品模仿战、激励费用战、人才挖角战等同质化竞争,也即内卷。这是一种低效能、低价值、高内耗的竞争,并不属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当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日益个性化、专业化,我们岂能期待一款爆品打天下?当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又岂能忘却长期主义而寻求速成之道?我们必须升维认知,深刻认识到,由粗放经营、规模导向回归保障本源、价值导向是行业高质量转型的必经之路。正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指出,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同时在做好金融工作时,必须坚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
二是保险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跳出“圈子”向外看。过去,我们可能过多关注了同行、竞争对手,与自身、股东们的利益和要求。现在,我们需要跳出来,放开自己的视野,真正认清客户是谁,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是什么,如何保障客户的利益,如何从利他角度来做好服务。保险业的可持续增长,一定是在充分融入国家战略与社会民生的基础上,满足国家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给每一位客户做好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和保障规划。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行业可以聚焦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双碳”、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空间。
各位朋友们,中央层面首次提出了“金融强国”建设,说明了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而保险高质量发展也属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今天嘉宾们的分享和讨论,能给大家带来一场认知升维和破圈之旅,一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将与诸君一起,共同推动行业迈向更好的发展。
中国保险学会原会长罗忠敏出席论坛并致辞。
以下是罗忠敏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保险业的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底在北京举行以来,保险业上下就掀起了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新热潮。同时,作为金融领域最高层面决策机构的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领导成员渐次亮相;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的“三定”方案也出炉了。新一轮机构改革之后,新的监管理念,新的监管格局,新的监管领导,以及新的市场影响等,正徐徐展开。
在当前金融风险高发、环境变局加速的情况下,这些改革举措,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我们看到,针对保险业,为防范各种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近期重拳频出。在银保渠道率先要求保险公司执行手续费“报行合一”,个人代理渠道和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也正在启动,这意味着人身险行业将全面迎来“报行合一”的时代。全面施行“报行合一”,不仅防范保险公司的费差损风险,对眼下的业务推进带来正面影响,长期来看,也将进一步改变市场格局。同时,全面施行“报行合一”还能进一步杜绝财务数据造假、保单套利、退保黑产、肆意违规、说一套做一套等行业乱象。
另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是,今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明确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推动保险销售人员销售能力分级工作,明确所属各等级保险销售人员可以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业协会已经研究起草了《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目前处于征求意见建议阶段。根据《讨论稿》,个人保险代理人拟划分四个等级,四个级别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依次递进。
此外,不久前,金融监管总局还发布了有关《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新规,提出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要求,旨在更准确地反映保险公司实际风险水平,促使其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偿付能力。
这些管理办法和监管举措,无一不在昭示着,“强监管、严监管”将是保险业当前和未来的主旋律。
从经营情况来看,前三季度,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2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98%。其中,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1.04万亿元,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21万亿元。受新旧产品切换、需求前置影响,9月寿险保费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比增长12.04%,1-8月寿险业务同比增长13.13%。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寿险保费将继续承压。
当前,人身险行业的转型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渠道和价值均面临挑战,利差损风险在持续积累,退保率居高不下。渠道方面,代理人渠道发展遭遇瓶颈,虽然行业一直在积极探索代理人渠道的转型,但转型周期较长,业务层面有待持续改善。价值方面,受高价值率产品保费规模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逐年下降。此外,近年来长期利率中枢趋势性下移,人身险资产端收益率下移速度快于负债端成本下调节奏,利差逐年收窄,尤其是2022年资本市场震荡对权益类资产收益造成较大冲击,利差损风险更需加以关注。
如何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找准战略定位,抓住市场机遇,谋求创新发展?这是整个保险行业突围并实现长期价值增长的关键挑战。
坚定不移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早已成为保险行业的共识。具体怎么转?全行业都在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客户服务手段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意义讲,本届论坛以“升维·破圈”为主题,我觉得方向选得很好,可谓顺时应势。希望通过行业专家的智慧碰撞,预见风险与机遇,找到新方法、新路径。
当前,从寿险业来看,有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大财富管理时代的背景下,为不同财富群体的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
与其他财富管理手段类似,在理财属性之下,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以跑赢通胀,平滑波动,获得最大化收益,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为目的。此外,保险特定的法律保障属性,从税收筹划、将部分责任资产转化为非责任资产、债务隔离、财富传承等方面,可以帮助客户化解内外部财富风险,实现财富管理的目标。保险不仅是单纯的风险管理工具,更是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途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高净值客群的青睐。
此外,保险与养老产业结合、保险跟医疗健康结合,孕育着未来中国保险业最大的机会!2023年及2024年,是我国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点,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并迈向高质量运行的重要时段。在新形势、新政策、新挑战下,养老金融业务呈现新特点、新趋势、新模式,“保险”与“养老”具有天然契合性,保险机构在促进养老金融协同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上具备特有优势。相关政策也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将进一步促进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预计中国在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将继续上升,仍然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保险市场之一。
这些,都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
各位嘉宾,保险业的同仁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大家树立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大变局,面临着宏观经济周期、技术变革周期与行业“新周期”叠加的复杂形势,我们坚信,中国保险业具备化挑战为机遇的基础与条件,目前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在这种特殊时期,我们要正视困难,发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长期主义价值导向,持续强化合规理念,塑造合规管理文化,提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保险业更好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各位嘉宾,保险业的同仁们!让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时代使命,共同谱写中国保险业光辉灿烂的明天!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慧轩出席并进行主题发言。
以下是王慧轩的发言全文:
我想谈的题目,是关于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的文化建设问题。今天确实到了一个需要去谈保险业的文化建设的时候,因为行业发展遇到一个特殊困难的时期。前几天看到一篇题目为《旧金融时代的结束》的文章,看完后心里猛然一惊,觉得我们应对转型发展,应对高质量发展,应对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势的挑战时,特别需要重整精神的力量。
十几年前,我在中国人民人寿山东分公司任总经理,当时公司的企业文化手册上写了这样的话。第一句是“一流的企业必有一流的文化,制胜的企业必有制胜的文化”。第二句是“物质的力量或有穷尽,唯有文化生生不息”。美国黑石集团共同创始人苏世明说过:“黑石的非凡成功归功于我们的文化。”任正非也说过:“世界上一切的资源都有可能枯竭,唯一可能生生不息的就是文化。”
今天我们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大、利率调整,给行业利润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在“报行合一”的政策下,一些原来实行的运用费差损推动业务的方法都受到限制。行业的这种发展趋势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延续原有的做法,利差损和费差损的风险压力会越来越大,行业的发展将不可持续。但是转型意味着痛苦,应对这种痛苦就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院长王勇认为文化有两面性,文化也会阻碍企业成长。但是在今天这个层面,我们需要调动更多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去克服困难的动力。
企业使命的四个维度
说到文化,从宏观层面来讲,首先是企业的使命问题。每个企业都写了自己的企业使命,那么,保险企业的企业使命和其他企业应该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有四个维度可以用来考量。
第一个维度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而言。从十八大到二十大的报告里,都写得特别清楚,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保险要去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个维度是金融的使命。金融是服务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包括对生产全要素服务。服务的核心是人。
第三个维度是行业的使命。保险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核心是保险保障。
第四个维度是企业的使命。保险企业的使命是服从于经济发展的目的,服从于金融业的使命,服从于行业的使命。幸福人寿制定企业使命的时候,提出要“为人民创造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价值的五个维度
在文化建设宏观层面的第二个核心,应该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对价值这个词,没有哪个行业比保险业运用得更多。我们把保费分为价值保费和其他保费,把新业务中蕴含的未来利润叫新业务价值,把净资产加上未来盈余叫内涵价值。我们一直追求价值的成长,但更多是从经济利益、利润回报的角度讲价值。保险行业理所当然地应该做卓越价值的创造者,但是我认为,这个价值也应该有五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要为股东创造价值。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股东特别是财务型股东投到行业里,长时间得不到分红。现在不仅股东进入难,股东进入的意愿也在减弱,因为能够给股东回报的企业还不多。
第二个维度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商业的本质是为别人创造价值,保险也毫不例外。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是提供保险保障,但是保险企业提供的保险保障根本的落脚点,是给客户提供经济补偿的幅度、力度和数额。举个例子,客户的腿断了,我们还不了他一个健康的腿,但是能给他制造一个最好义肢的钱。因此为客户创造价值不仅仅是所谓的服务增加值,服务的根本是客户的利益。
第三个维度是为员工创造价值,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保险行业这些年以来一直是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靠什么来留住员工?我觉得要靠事业平台合理的工资报酬、好的文化氛围。不仅要变成一个工作和职业的场所,还要成为大家心灵寄托的地方。企业员工的成长不仅仅是企业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应该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留人留心,才能够把人留住,靠各种限制措施留不住人。
第四个维度是为行业创造价值。这些年,保险企业的竞争比较激烈,有时候我们不是太注重行业和谐,在市场中,用一些抹黑对手的手段获得所谓的竞争优势,最终使整个行业都没有优势。因为互相抹黑的人手段再高明,也保不住自己脸上有灰。
第五个维度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做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包含做好风险管理,不要有大的风险外溢,不要有大的风险传导,要依法合规经营,构建合规文化、合规制度和合规信仰,坚持最大诚信的原则。
文化的一个核心应该是奋斗。奋斗意味着什么?首先对我们行业意味着要节俭,把成本控下来,最大限度地为客户让利,否则行业的发展是没有未来的。其次意味着克服困难的勇气,迎接挑战和压力的时候,不服输、不气馁的劲头。所以幸福人寿定义的文化内核是“幸福总是奋斗出来的”。归根结底,在保险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要撑一口气活下来,争一口气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行业资深元老,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徐敬惠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敏锐地提出了寿险业将面临的十大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值得行业所有人去特别关注。他更指出,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寿险经营逻辑的重塑,并为大家提出了二十条宝贵的思考。
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林结合当前寿险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和华泰在转型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中小保险公司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波在演讲中为大家翻开了一幅幅保险历史画卷,与百年前的民族保险业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他指出,保险是经济和贸易发展促生的衍生品,它始终服务于社会需求;保险业随着经济发展而高速增长,形势多变,监管始终与时俱进。
四位领导的发言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思维之门。他们的真知灼见,给行业向高质量转型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建议。
圆桌对话环节由财信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唐玉明主持。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徐敬惠,富德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杨智呈,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夏寒,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王绪瑾,分别围绕“大变革下的破局之道”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对话,就如何看待这几年外资、合资公司与内资公司经营绩效的差异,以及面对当前经营环境,保险公司如何破局等问题,进行了一次思想的碰撞,给与会者带来了深度启发。
第六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
第六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于当日下午举办,同样分为主题发言和圆桌对话两个环节。中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代部总经理王东主持了主题发言环节。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高级顾问宁首波重点分享了康养产业周期下的阳光思考与实践,并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提出“升维”与“破圈”是保险康养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升维和破圈,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李国安与大家分享了保险资金布局康养产业的时代机遇,与中国人寿(28.770, 0.28, 0.98%)在康养产业投资领域的实践,以及中国人寿参与康养产业投资的体会——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他认为,保险公司投资康养产业,要赋能好主业,培育优质人才队伍,做好医养结合,充分体现保险投资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
保险康养产业联盟副会长、北京大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华为大家作了2023年度中国保险康养产业研究发展报告,保险康养产业联盟常务副会长、合天和(深圳)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桂友,北京百数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赵晓强,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河,上海律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谢贤林,深圳前海丰华康养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兰波,分别深度探讨了温泉康养、智慧中医、康养旅居、“法律滴滴”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和保险服务创新,如何助力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
各位领导和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阐述了“保险+康养”最前沿的探索和认知,为保险服务生态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陈志华还主持了康养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人保健康养老管理(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原俊,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研究院院长、工会主席刘越,太平洋(3.810, 0.14, 3.81%)保险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总经理焦巍巍,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精算师谢穗湘,一起深度研讨了保险康养模式的创新。
通过参加本次论坛,绿洲在适应保险业高质量转型与发展的浪潮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认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携手迎接保险业高质量转型新时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用清晰的思路迎接变革,用笃定的脚步共创价值!